今天又溼又冷。
本應到學校當志工媽媽,還好因為班親媽媽人數夠多,才得以輪流休息...
因為女兒的感冒好像痊癒了,但是鼻子的過敏還是沒有好轉,整天留著鼻水,不時地打噴嚏。
所以今天還是又帶她去看醫生,
已經拿了第三次藥,再看不好就要回馬偕醫院。

在小兒科診所裡,我遇到了三位媽媽,
她們或高或矮,都不胖,但是"都有"很大的嗓門。
 
她們前後進了診所,都一樣帶著很小的小孩,還沒有就學的那種。
小朋友在小診所裡面爭先恐後搶著玩溜滑梯,
沒有搶到的小孩呱呱大哭,媽媽就靠過去安慰。
不懂的是,既然已經"靠過去"孩子身邊了,為什麼還要大聲說話呢?
她們不外乎是說﹕「哎呀,不要搶(搶著上溜滑梯)!會跌倒的...」
難道不大聲孩子聽不到?難道不大聲孩子不會照著做?
我的位置並沒有靠近溜滑梯,但是都可以覺得大聲,所以孩子除非是嚴重重聽,不然不會聽不到﹔
說了小孩子一樣爬上爬下或是直接趴在地上滾,根本沒有聽進母親的話語,那麼大聲是沒有意義的。

我因為很累,所以情緒並不是很好,坐在椅子上正閉目養神,
前後三位這樣的大嗓門媽媽開口,我都張開眼睛特地看了一下出聲的女人,
她們的長相,她們的口音,顯示她們並非台灣人。

我看了看她們,她們也沒有因為我的"注目禮"而有所"警惕",
一樣開口就是很大聲的﹕「哎呀!過來這邊!(因為去打別人的小孩)」等等說了像沒說的話語。

我不是會出聲阻止的那種人,所以我又選擇繼續閉目養神,只是眉皺得更深。

我想,診間裡的大人不過十位左右,
然後裡面就有三位外籍母親,以及她們任意在公共場合隨意躺下、奔跑的孩子。
這種現象是不是會越來越多?
外籍新娘遠嫁而來,她們最親的必定就是她們的孩子,
我能夠理解她們為何寵愛自己的孩子,我也能理解她們的成長背景不同,
她們多數都來自東南亞,土地面積比起狹長的台灣大得多多多,
我想她們的成長背景中,必定沒有人約束過她們的行動範圍,
所以她們不懂得要孩子在外得遵守秩序,更甚,她們自己都不懂得要輕聲細語。
有個媽媽更猛,他的孩子竟然自己想學大人按開水,但是他媽媽正在專心地看著電視。

人因為不適所以看醫生,她們的吵雜聲讓小診所顯得更小,
孩子的尖叫聲加上笑鬧聲,哭聲加上大嗓門,不適的身體更加的不耐煩。

我並不否認,有些台灣母親自己帶的孩子也是如此(尤其是年長的祖父母帶),
在公共場合裡尖叫,搶玩具,打別的小孩,
但是!台灣母親不會在公共場合裡向小販叫賣般的大聲叫喚孩子,影響他人!

也許,我不應該因為這三位媽媽而將所有的外籍母親都等同視之,
不過這些文化國情造成的差異,應該需要我們好好省思,
畢竟,這些小孩也是台灣未來的主人翁。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kuanling2003 的頭像
    kuanling2003

    Juliaの**隨手筆記**

    kuanling20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