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因為中南部資優班問題的延燒,眾多父母對此變相能力分班的回頭路感到焦慮。
彣媽在蚊子的學習網誌中對於小學生 VS 大學生相去甚遠的求知慾望倍感疑惑,
我也不免想起當初發現日本教育"學有專精"的辦學相當有意思,也留下了回應:

台灣的教育問題,在我高三挑選赴日後就讀科系時就有過深刻感受。
我沒有辦法想像,當時還在我們班上造成小小的討論。
在日本的教育體制裡,連我們毫不重視的"乒乓球"單科,他們卻可以辦學、設專有教練。
整個學校就是專攻乒乓球,在台灣,會有家長接受孩子去就讀嗎?
但是人家畢業後出來的,各個是精英、是代表隊。
會進去念的不都是有那份熱情?這樣唸起來當然主動、積極。
(此外還有羽毛球學校、工匠學校等等,聽說這類體育學院的前幾名都已是打遍各地的戰將,畢業後也理所當然就是國手)

然台灣呢?
學生與家長一直以分數為重、以名校為重,卻迷失了學童內心"真正的意願"。
因為社會以學校為衡量基準,讓更多青少年不願意選擇自己真正想研究的科系
(或是說孩子從小也沒有被引導找出自己真正適合的),結果進了較為理想的學校卻失去了求知的慾望。
等畢業了,有多少台灣學子是從事就學時的行業並學以致用?

我不是說日本就比較好,因為他們的孩子從"幼稚園"就開始補習競爭,這還是無可避免於父母希望孩子贏在起跑點。
惟在國高中時,漸漸就修正了教育的方式,"因材施教"這點我覺得是值得參考的。

我一直在觀察本煊的性向與專屬特質,希望他可以活出自己並活得積極有擔當。只是在台灣,真的好難~



我們當初要考慮搬回楊梅後,對於本煊及子嫻的競爭力會不會因此受到影響也曾幾經思量。

這就是台灣教育的盲點。
父母一股腦兒將孩子送往名校,又透過各種方式希望由名師教學,放學後又再送孩子至補習班學習各式各樣的才藝,只因為"多元入學"...???

以下是我在教育部網站中所搜尋到的資料:生涯輔導若未落實,多元入學方案將窒礙難行 

在一元化的社會中,通常人們競爭的目標只有一個,那就是在單一的標準之下,將其他人比下來;
人們所在意的是競爭表面的公平,所計較的是自己是否能立於別人之上,能否讓別人輸的心服口服。
在這種情形之下,「自己是什麼」、「認識自己」就變得不重要了,人因此必須靠別人的肯定才能產生價值。
然而可悲的是,在過去台灣的社會中,這樣得自於外來的「肯定」,卻往往只落點在「學歷」與「成績」之上。
於是我們看到「考試文化」的形成、「升學補習」的興盛與「填鴉式教學」的被認可。
一般學校的教育目標與行動,只是努力將孩子送到所謂一流的高中或大學而已;
而放榜之後「幾家歡樂幾家愁」的認定標準,指的是在明星學校的榜單中是否有名,而不是考生是否選擇了他所喜愛與瞭解的學校。
這些現象造成我們的孩子缺乏創意,缺乏改造還境與與社會競爭的實力,甚至連改變的「意圖」也無法形成。

高中多元方案自從推出以來,招致許許多多的批評,
其中最令人挫折的就是多數人仍活在過去「考試文化」的世界之中,
以「一成不變」的觀點對基本學力測驗以及他背後所代表的教改理念做價值判斷,
認為多元化的升學管道以及生活化、核心化的測驗走向,無法改變學生的升學壓力,亦無法減少大家追求明星學校的風氣。
這樣的批評在大家一貫忽視學生追求自我特質與條件的前提之下,是成立的。
然而,在一個多元的社會裡,我們到底希望培養出怎麼樣的下一代呢?
大家是否還是要以一元社會的價值觀去教育我們的下一代?
難道只重視智育表現而忽略學生特質的教訓還不足以喚醒大家嗎?

多元入學制度建立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建立學校與個人的特色,
讓大家在自己的能力之中完成適性的發展,不盲從、不隨波逐流;
每一個個體都能做他自己,都能瞭解自己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貢獻的極限。
國中學生年紀尚輕,特別需要成人的引導與協助,因此凡是教育工作者,都應當從這個角度出發,協助學生去瞭解自己的興趣與專長,
而後在人生的旅程上走出一條屬於他們自己的路來,這樣的作法才能使過去教育的偏誤回到正軌。
因此,當我們面對升學新制度的實施時,應該先讓自己沉澱下來,將原已存在的教育良知重新喚醒:
不要急躁的用過去的成見來看待新制度,而應該重新回到教育原點之上,幫助學生進行生涯規劃,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自己的主人。
唯有如此共識的建立,多元入學方案才能發揮它預期的效果,否則,若仍在盲目追求升學的框架中打轉,一切都將回到原點。



文章寫得很好,真的很好。如果這是正確的方向與大家的共識,那麼為什麼父母會劇烈的反彈?

我記得,當初我二伯讓他女兒每週花金錢與時間去學鋼琴,他說:「以後是多元入學,多學一樣才藝就多一樣競爭力...」
但可惜的,是他並沒有提及,他的女兒(也就是我的姪女)是不是有充分的學習意願並樂在其中?
如果沒有,那麼父母親為了因應多元入學,因為想要讓孩子有更多的競爭力,讓孩子念更多不同版本的書籍,讓孩子學習更多類型的才藝,
這又是什麼觀念?

如果這不是真正從腦袋瓜裡去釐清教育的真諦,換了幾個教育部長、換各式各樣的教學方案,
面對"上有政策"的父母,也只會隨著坊間的教育團體一起以"對策"相待罷了。

孩子會更快樂?還是更痛苦?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kuanling2003 的頭像
    kuanling2003

    Juliaの**隨手筆記**

    kuanling20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